自驾60000公里,救治结核病人的第十年,她的故事终于被发现


(全媒体记者 黎赛明)湖北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中国防痨协会临床专业委员、通城籍医生杜荣辉,从2009年开始,她坚持每月挤出一个周六,自驾200多公里,赶到医院对口扶贫点——通城县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专科,为当地留守的结核病及呼吸疾病患者义诊。10年来她无论寒暑,风雨无阻,忠实履行着这份“无言的约定”,120次往返,总义诊里程达10多万公里,医治患者约4000人次。

11月1日下午5点半,杜荣辉从武汉开车如约赶往200多公里外的家乡通城。11月2日周六上午8点,通城县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专科诊室,有不少前来就诊的结核病患者。从上午8点到12点,杜荣辉一共诊治了32位患者,年龄最小40岁,最年长患者70岁。

眼前这个身形健朗的老人叫方金品,68岁,很难相信三个月前,他因患重度肺结核,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不能自理。

方金品老伴 廖艳娥:方金品当时站不起来了,倒下去了,感觉我自己都支撑不下去了。

杜荣辉医生得知情况后,每次回乡义诊都要抽出时间去方金品家里问诊,为他精心治疗。有时,通城没有适合的药物,杜荣辉就自己买好药寄给他。在杜荣辉的帮助下,方金品的病情好转得快,逐步下了轮椅,丢了拐杖,还能下地干点活。

对病人细心、耐心、诚心是杜荣辉一贯的风格。早在十年前,杜荣辉回通城县隽水镇哥哥家探亲时,哥哥的家就成了杜荣辉的诊室。只要她一回来,客厅就围满了病人,那时她深深地感受到乡亲们到武汉看病不容易,一路颠簸四个多小时,到了武汉无依无靠,甚至挂不上专家号,还得住旅馆,很是麻烦。

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国防痨协会临床专业委员 杜荣辉:看到有些老乡到武汉大医院看病需要个把星期才能拿得到结果,有些甚至没有结果就回来了,所以我觉得很多病人拖得很厉害,最后丧失了劳动能力。正是因为这些老乡对优质的医疗资源的渴望,让我萌生了一个采取固定时间和固定地方的方式,帮助他们治理结核病的念头。

于是,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六,她必定出现在通城县疾控中心为乡亲们义诊,风雨无阻,这也杜荣辉医生和通城老百姓无言的约定。为了更好地救助通城的呼吸疾病患者,经杜荣辉的牵线,2016年武汉市肺科医院与通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建医疗联合体。两家医疗机构正式合作后,义诊制度化。但直到现在,杜荣辉仍然坚持自己支出武汉往返通城的一切费用,单位多次提出报销油费、过路费等,都被她婉言谢绝。

患者 熊群:最后找到杜教授,她给我的病确诊了,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她不仅医术好,而且人品也好,看病完全是免费的,看病挂号费都没有,非常感谢杜教授。

患者 黄华齐:杜教授是个不摆架子,任劳任怨,帮人解除病痛的好人。

对那些行动不便出门困难的患者,杜荣辉就进山徒步问诊,十年间,她背着药箱和听诊器跑遍了整个通城。通过义诊,杜荣辉解除了一个又一个患者的病痛,挽救了他们的家庭。很多人不理解,一个省城的名医,不为名利不收分文,义诊十年为的是啥?杜荣辉总说,自己就是从通城农村出来的,太懂老百姓的不容易了。

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国防痨协会临床专业委员 杜荣辉:有时候一想到很多老乡在我的帮助下能够得到及时诊断、治疗,让他们恢复健康,找到了工作,有一份收入,让他们家庭不再陷入贫困,让他们不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我非常高兴,这也是让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原因。

10年坚守承诺躬身践行,沉淀为精神的沃土。杜荣辉凭借高超的诊疗技术,让通城数千结核病病人“涅槃重生”,让因病返贫的家庭重拾生活希望。杜荣辉在为通城结核病患者义诊的同时,她还注重培养和帮助当地医务人员,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肺部疑难疾病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广大患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通城县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 刘葵:过去许多病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杜荣辉主任这十年带领我们走村串户,精准治病,精准扶贫,至今通城县结核病人比十年前下降了20%。

 

杜荣辉医生以实际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医者初心、牢记健康使命,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点燃了一个又一个呼吸病患者的希望,得到广大社会患者的高度赞誉。她先后荣获武汉市“我心目中的好医生”、湖北省季度暖医、荆楚楷模等荣誉称号,其事迹受到了多家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报道。

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国防痨协会临床专业委员 杜荣辉:只要老乡们对这种优质医疗资源有渴望有需求,我将尽自己的所能尽自己的特长,到来百姓最需要的地方,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医疗资源。


(作者:通城县融媒体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