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习水文 通讯员 吴宇星】“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在各项改革中,通城县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扎实推进治水、修路、扶贫等民生工作。
这几天,通城一中扩建和校区提档工程正在加速推进,新建4栋教学楼和1栋学生食堂将投入使用;而投资3亿元新建的实验学校已于2019年9月1日正式开学,新增学位5500个,今年秋季将实现全学段招生。
位于城西新区古龙村隽水小学南面的隽水幼儿园新建项目,计划总投资3380万元,占地面积20.2亩,目前已完成了征地、规划设计、财评等前期工作,土方工程已挂网, 7月底可开工建设。
“隽水幼儿园预计2021年8月建成,9月份开园后可吸纳800名幼儿入学,将缓解隽水城区公办幼儿园 ‘大班额’、入公办难等问题。”隽水幼儿园园长胡二容介绍说。
针对教育系统基础设施欠账多、人事财务后勤管理不规范、部分学校债务负担重、部分教师“教学观”错位等突出问题,通城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以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为切入点,成立全省首个教育资金管理中心,全面推行“校财县管”,着力实施“教育十大工程”,坚决整治教育领域“吃空饷”,兜底化解教育债务,让教师安心教学、学校安心办学、学生安心上学。
7月7日,通城县普降暴雨,一直饱受水患的阴山桥经受住了洪水的考验。“困扰我们二十多年的阴山桥水患,现在治理好了,我为政府点个赞。”在阴山桥旁边做生意多年的周先生高兴地说。
阴山河段一直是通城县内涝的重灾区,群众反映强烈, 2017年,通城县投资6000多万元对阴山河进行治理改造,彻底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
针对毁山采石、私挖矿砂、滥砍乱伐等破坏生态环境现象,通城县以全面改善城乡环境为目标,全面实施河库长制、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厕所革命”、精准灭荒等重大生态工程,持续加强“四大水系”生态综合治理和河道采砂综合执法力度,坚决关停冷水井采石厂等非煤矿山,全县人居环境发生根本性、革命性变化。56872座农村无害化厕所建成,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10座乡镇垃圾中转站建成运行,8座农村公益性公墓投入使用;通城生态乡村创建率持续领跑全市,省级生态乡镇增至8个、省级生态村增至71个。
作为全国首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通城持续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深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县人民医院在全国率先打破区域限制,开启医保异地直报先河;县疾控中心在全市率先建成数字化接种门诊;重点专科总量居全市各县(市、区)首位。不断改革办医体制,开展外向型医疗合作,引进民营医院6家;着力医联体建设,加盟跨区域专科联盟5个。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县医院新外科楼、新内科楼投入使用,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使用,县中医院住院楼、县妇幼保健院和县精防所整体搬迁工程有序推进。
“以前,县内没什么玩的地方,县外游又太远,现在一大批美丽乡村建成开园后,周末可以带着家人去县内各个美丽乡村游玩,再也不用出远门了。”
7月12日,在玉立集团上班的小李带着老婆小孩在四庄清水美丽乡村赏荷花。
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强,加快补齐文旅服务短板任务日益凸显。通城县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大力推进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文旅品牌,开发文旅产品,打造文旅线路,全力构建文旅共建共享新格局。银山文化艺术中心、通城体育公园、通城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点文化项目加快实施,通城秋暴起义纪念馆、黄菊妈墓等一批红色场所得到修缮,首届端午龙舟赛、首届黄袍山全国自行车户外挑战赛、第五届湘鄂赣苏区历史研讨会、湘鄂赣毗邻县市地方戏曲展演、咸宁市传统武术邀请赛等一系列赛事活动成功举办,中华古瑶第一村、月季庄园、善源谷等乡村振兴示范点建成开园,“购世界品牌、游美丽乡村”这张新名片,正闪耀湘鄂赣。
7月8日,位于通城县塘湖镇龙印村集中安置点的扶贫微工厂正式建成投产,当地村民金乔丹彻底告别了昔日背井离乡的日子,成为微工厂的一名员工。
“扶贫微工厂建在我们家门口,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作为湖北省幕阜山片区贫困县,脱贫攻坚是通城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在落实精准脱贫方略过程中,通城县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径新方法,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高质量脱贫。
通过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建设扶贫微工厂、扶贫车间61个,带动3000多名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通过创新从贫困户中定向聘请 “四员”的服务机制,有力推动乡村治理和精准扶贫互促共赢;通过创新实施“四民”活动,群众对干部工作作风的满意度和结对帮扶成效的认可度大幅提升了;通过创新减贫防贫机制,成立全省首个减贫防贫工作管理委员会、减贫防贫服务中心,有效杜绝了临贫困因病(残)、因灾、因学返贫。
(编审:傅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