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夜里的火,月半夜里的灯。”通城民间认为,只有火旺灯明,才能风调雨顺、人兴财旺。
从南宋开始,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通城县石南镇花崙、赛公、梅港一带的人们,都会在屋场或高山顶,点燃篝火和油灯,组队比赛谁的锣鼓打得最响,谁的灯火烧得最旺。
傍晚,山村的道路两旁挂满了大红灯笼,蜿蜒的小道星光环绕,路边还插有密密麻麻的用树桩或竹竿制作的油灯。
人们在吃完饭后,提着灯笼来到老屋场。
在祭拜祖先后,开始步行上山,前往赛锣赛亮的比赛场地。
到达山顶的村民们,将火堆团团围住,无拘无束地敲锣、打鼓、赏灯、嬉戏。锣鼓不停,灯火不熄;锣越敲越响,火越烧越旺。
锣鼓喧天、灯火通明的景象会在元宵节持续一整晚,村民们的呐喊声、笑声交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石南镇“赛锣赛亮”活动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这一传统习俗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初最原始的“赛锣赛亮”活动带有一定的封建炫耀色彩。组队参赛,比的是实力和势力,比的是人气和声望。随着时代的推移,这项自发的民间活动被当地村民一代代流传下来,同时也融入了许多新的内容,赋予了新的活动意义。
乡村邻里欢聚在一起赛锣赛亮,一乃图热闹、庆丰年;二乃祈福祉、去灾厄;三乃倡先导、彰义举。事知者必有感叹:临其境,心旷神怡,观其夜,赏心悦目,参其赛,励志凝神。
如今的”赛锣赛亮”正以其浓郁的鄂南地域特色,以及较高的民俗研究意义和审美价值,走向了全国,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与媒体前来观赏参与。
编审:胡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