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隽水河边,柳浪垂着碧水,林荫漫着花香;
穿梭大街小巷,道路整洁如新,车辆停靠有序;
俯瞰通城全貌,蓝天白云相接,青山绿水相衔;
……
通城县自加速推进城市建设管理以来,县城“颜值”持续提升,“内涵”更显丰富,市民幸福指数不断刷新。
强大脑,把握数字城管总开关
数字城管让城市管理井井有条。城市存在的市容问题,从受理到派遣、处理、反馈,全程足不出户就能掌握;从主次干道到每一个背街小巷,市容秩序管理问题源源不断汇总、处理。3年时间,通城的城市“云端”已建成一个监管无处不在的“聪明大脑”。
“聪明大脑”建设离不开县政府的大力扶助,政府每年安排60万元作为城市管理考核专项奖励基金,10万元作为信息收集专项奖励基金,建立了“六位一体”的“路长制”工作机制,不断整合资源实现共享共治;在“聪明大脑”的指挥下,“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的目标成为现实。
对发现问题不及时整改的,对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和问责。通城县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工作指挥部组建13支巡查小分队,每天对城区进行全覆盖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针对城区巡查发现的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公共秩序等问题,实行倒排工期,逐一制定整改工作计划,做到日结日清。
为推进数字化城管工作,以县委督查室牵头,组织人大办、政协办、纪委等部门组建城管考评工作专班,每月对县直各单位、社区、各乡镇的城管工作进行检查评分、考核排位、奖罚兑现,对先进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落后单位颁发“蜗牛奖”。
今年以来,平台共受理13267件,处置完成13243件,已结案13134件,平台结案率达99%,有效发挥数字城管作用。
壮骨架,推进红色物业全覆盖
提升城市管理,物业管理是基础条件。通城城区2020年以前仅有35个物业管理小区。为弥补城区物业管理空白,县委、县政府将城区划为146个网格,实施“县级领导包社区,县直单位包网格,党员干部包楼栋”的下沉网格包保工作方式,抽调了260名党员干部组建工作专班,与社区干部一起工作;由包保单位拿出3万元以上资金资助创建行动;各单位按照党建“双报到”工作安排,纷纷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所包保社区网格,对所包保网格的垃圾、菜地、乱搭乱建、广告标牌和车辆乱停乱靠进行“五清”治理。
“社区形象就是家庭形象,把家整理得舒适惬意,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带头清理小区花坛杂物的葛汉平穿着“红马褂”,清扫路面垃圾,发放文明城市创建宣传单,忙个不停。
颜值靠打扮,内涵靠自觉。以党员和群众志愿者带头,社区居民积极响应,对街道大路、偏僻小路、犄角旮旯、楼道门口陈年垃圾进行清理,并对院内电线杆、墙皮处的小广告进行铲除。
为改造老旧小区,通城县实施包含小区道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雨污管网分流改造等工程。县城市管理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了3个建筑施工督查工作专班,对全县37个在建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围挡、裸土覆盖、施工现场道路硬化、现场文明施工等每天进行拉网式的督查督办。13个老旧小区改造于去年9月份开始施工,“老电机厂小区”“九房小区”等9个小区项目已完成改造施工,“积翠花园”“续畈小区”“向阳街小区”“老中医院小区”4个项目已完成雨污分流、供水、供气、绿化、弱电入地、道路刷黑等基础工程。
为化解突出矛盾问题,县城管执法部门全员上阵、节假日不休,开展“五清五建五覆盖”行动,仅2021年下达整改通知书700余份,整治出店经营5700余户、清理乱堆杂物1700余处、整治流动摊贩4500余处、整治晾晒衣服及扫帚1500处、规范非机动车停放400余辆次、清拖机动车辆50余辆、督查城市建成中心区域内的餐饮店共70余家、督促新装油烟净化器30余家。
老旧小区的彻底改造,物业管理的全城覆盖,整治工作的集中有力,创建宣传的广泛开展,使得全城创建取得了实效,2020年度县域文明指数测评成绩上升了22位,通城获得了省级卫生城市的荣誉。
美身材,建设生态河街风景线
晨曦初透,碧浪粼粼的隽水河上群群白鹭飞翔,叠翠的两岸树林里,百鸟欢叫不停。
“听着鸟鸣起床,是一件惬意的事情!”隽水镇雁塔社区的胡从国先生说,河边生态环境好了,越来越多的鸟类来此“安家”落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城县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总投资5.19亿元推进城区河道生态治理,建设水域涵盖隽水河上下游段、菖蒲港段、铁柱港段、秀水河段,2020年入选湖北省“两山”示范县。
山因水而成趣,城因水而灵秀。通城县落实碧水保卫战净化行动,开展万人洁河活动,全面推行“河湖库长制”,划定责任河段,确保每一条河流都有一个“负责人的名字”,定期清洁河道、捡拾垃圾、打捞漂浮物,并对沿河废弃物进行清理。
据统计,全县纳入“河湖库长制”管理的主要河流48条184段,明确河长241人;水库98座,明确库长196人。
“以前路过菜市场,商品随意堆放,夏天腥臭不可闻,蚊虫到处飞!如今整洁有序,让人刮目相看。”市民何亚辉说。
隽水农贸市场下水道老化堵塞,公共卫生不堪入目,群众反映强烈。为此,隽水镇筹措专项整改资金100多万元,开展沟渠疏通、破损道路维修、公厕升级改造、乱搭乱建整治、鱼市拆除改造等工作。
同时,通城县环卫局着重在“增”“换”“洗”方面做文章,加大城区清扫保洁、道路清洗力度,配套完善了环卫作业车辆设备,增加县城区主、次街道以及背街小巷的冲洗次数,加强垃圾箱进行清洗、刷新,月考以来城区更换胶桶860只,更换勾臂箱76只,翻新470只。每星期循环清洗一次垃圾桶、箱,城区主要街道保洁实行两班倒,实现了城区环境卫生保洁全时段、无缝隙。
“街道整洁,绿化清新,小区焕然一新。”新塘小区的周义民笑呵呵地说。
截至目前,通城县共投入5000万元用于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共清理垃圾6000吨、城中菜地近20000平方米、卫生死角200多处、拆除违章建筑197多处12700多平方米、硬化破损道路4299平方米,维修破损人行道2313平方米。
提气质,注入品牌文化新元素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塑造好城市灵魂,必须打造好小区文化。”县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人说,借助老旧小区改造契机,补齐小区基础设施薄弱短板,因地制宜、因情施策补齐小区文化缺失短板。
目前,“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孝善文化”“仁爱文化”“诚信文化”等老旧小区文化墙主题已逐步落实。先后完成了通城大道、两河四岸、雁塔休闲广场等十五项大型绿化新建工程。为使绿化养护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新增城区绿地养护资金为500万元。
“城市公园要有品位,要让群众受益。”铁柱河湿地公园是通城县继秀水公园、滨河公园后的又一座城市公园,目前已完工开园。走进园内,树木葱笼,绿草茵茵,亭桥遍布,园景秀美,与铁柱河碧波荡漾的水面融为一景,宛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田园画卷。
如今,通城县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达75.5万平方米,行道树39258棵。道路花坛绿化面积48.4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39.2%,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
在美化颜值的同时,通城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大力推进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文旅品牌,开发文旅产品,打造文旅线路,打响“楚风瑶韵·隽秀通城”文旅品牌,亮出“游美丽乡村,购世界品牌”新名片,探索旅游开发促进经济发展新格局。(全媒体记者 吴雷 通讯员 张燕 何红果)
编辑:黄争光
审核:傅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