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过大年啦!


明日便为经岁客,昨朝犹是少年人。

——《除夜》唐 方干

今天过大年啦

过了今天

便是崭新的一年

(毛跃 摄)

2023
鸿

此刻的你

也许正在家乡与亲朋好友一起

举酒话团圆

你也许正身处异乡

因工作或其它原因

无法回家与亲人团聚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

让我们一起度过

通城过大年传统习俗


过春节通城俗称“过年”、“过大年”。除夕晚上俗称“三十夜”。

在所有传统节日中

过年的喜庆气氛之隆重

大年当推首位

逢过年,在外地营生者不论远近得回家与家人团聚,各项劳生活计停工,举家欢度。俗称“花子也有个年与节”,意思是说叫花子都讲究过年过节,常人就不用说了。(因工作的需要或其它原因很多人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在些,向你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祭奠祖宗


旧时大年日,携鱼肉到祖坟前祭奠,放鞭炮,燃放稻草编扎的长草把(俗称烟包),再接祖宗回家过年。同时,在猪圈、厕所、青苗田中放燃烟包,以示人丁兴旺,香火不断。此俗约于20世纪50年代渐渐消失)

穿新衣


举家大小穿新衣。通城说的“一年三新”,就是指端午、中秋、过年,这三个节做三次新衣服。旧时,手头拮据,前两个节可以省着不做新衣,大人可以省着不做新衣,但过年再没钱也要给小孩子们做一件新衣。

贴春联


家家户户于门首及房门两侧张贴春联。

吃年饭


年夜饭,又称团年饭、团圆饭,是指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晚餐。其目的是一家团聚并共度农历新年。

从早饭开始,兄弟父子间合家轮流办年饭,开席时鸣放鞭炮,饮酒联欢,谓之“吃年饭”。

除夕晚餐之前,全屋子同宗族的各家各户,将煮熟的全猪头(俗敬称“猪首”)、雄鸡或鏾鸡(阉割了的公鸡)、鲤鱼装于盆内,集中摆放在全宗族人公有的大厅堂(俗称“祖堂屋”、“老堂屋”)的神龛前,由一年高派长且通文字善言者代表全屋人诵祝词,祭祖宗。诵词完毕,全体下跪拜奠祖宗神位,而后鸣鞭炮,敲锣击鼓,谓之“涮年”。(此俗约于20世纪70年代渐渐消失)

除夕晚餐,食物最为丰富,倾家之有选最好的置办上桌。父子兄弟多合家入席而饮,谓之“团年”。团年米饭需有吃有剩,剩饭被称作“饭娘”,留在正月初一早餐做饭时和入炉罐内再蒸,以示年年食之有余。



挂檐灯


入夜,各家各户在大门口上方挂上用红纸糊制的灯笼,谓之“挂檐灯”。房屋内,卧室、厅堂、厨房、茅厕、猪圈、牛栏以及空闲房间,均点放油灯(现为电灯),彻夜不灭。各房间及大门口的灯火,家境稍好一点的人家,自除夕晚上至正月十五日晚上,每晚点通宵。家境稍次一点的人家,则只在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三个晚上点通宵。

放大蒜


屋内凡装放食物的容器,如装米、装麦子、装干薯丝等物品的缸坛上,都放置新鲜的大蒜一根,以图驱邪保人饮食安全。(此俗约于20世纪70年代渐渐消失)

守岁烤火


在农村人家,火炉(烧柴火的火塘)内放入早已准备好的年柴蔸及伴炉柴火,一家人彻夜围坐火炉边烤火,谓之“守岁”。通城县内部分地区居民习惯要求年柴蔸需用根桩能发芽生长新苗的树蔸,如杉、杨、柳、枫等,以示主人家来年人财像能生长新芽的树木一样兴旺。忌用不能生长新苗的树蔸,如松树蔸。

守岁烤火,催火时忌用火钳击打柴蔸及伴炉柴火,忌将柴火对头相架。习惯认为,柴火对头相放,预示家人将发生对嘴(即吵嘴);用火钳敲击年柴蔸,有“拥(音造)火穷”之嫌。

除夕晚上烧年柴蔸,习惯留下一小截在正月初一或正月十五日晚上接着烧,以示新旧相延续,永无止境。

谈笑间,一家人围坐火炉旁分享自产的花生、包芦(即玉米)、茴片(即炒干薯片)以及糖果等。还有的人家在火炉边分吃腌制的猪舌,谓之吃“利钱”,以求来年生财有道。

大年夜烤火,旧时城镇居民多使用木炭;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城乡居民逐渐都改用电炉取暖。

给小孩“刮屁股”


还有的人家兴给小孩“刮屁股”,即由一成年人假装上过茅厕,将揩屁股纸暗藏在手中,趁小伢不备在其嘴部作揩擦状,以表示小孩嘴巴如同屁股,若在新年期间说了不吉利的言语,也没有预兆作用。

辞年


入夜以后,儿童提灯笼结伴到本屋或上下邻屋,向邻居、向长辈等道恭喜,口称“恭喜嗯老家过热闹年,冇得饼就是钱”,谓之“辞年”。辞年的儿童所到之处,家家户户的主人将事先准备好的干果或糖块或零的钱币分赠。

压岁


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将钱装在红包内给晚辈,叫给“压岁钱”。又名压祟钱("祟"就是不吉利的东西。古人借这个习俗来表达来年不要有任何不吉利的事情发生。)

小孩入睡时,将“压岁钱”压在被单下面棉絮上面,谐音”压絮“。小孩需睡在靠床外沿一边而不靠墙睡。习惯认为除夕晚上有恶神到人间在儿童身上撒播麻疹,恶神以为儿童平日靠墙睡,遂将麻疹洒在儿童平日睡的位置。如除夕晚上让儿童变换床位,则可避麻疹之灾。还有的人家在儿童睡床外沿上方悬挂剪刀,以避邪保平安。


封财门

除夕晚上关大门,谓之“封财门”。在关财门前燃放鞭炮迎春之后,将大门关闭。(近年来,此俗渐渐少有人做,特别是城区禁鞭后,人们在关财门前说一些大吉大利的话,不再燃放鞭炮。)

时代更迭

通城的年味渐渐在改变


祭祖时少有烧香打鞭,以鲜花代替或网上哀思;

吃团年饭有的人家去酒店包席,而不在家里弄;

有人的外出旅游,而不一定是要留在家里过年;

年轻一代也不一定会坐在家里守岁,而是到茶餐厅、KTV聚会,聊天喝酒唱歌;

商家特别是餐饮娱乐业,也不会象以往歇业停工,而是充分利用节日赚个盆满钵满;

……

年味在变 我们未变


过年前给远在外地的亲人寄家乡的腊鱼腊肉,在外地的游子也提前给家里寄外地的特产。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串门拜年的习俗上,人们还增加了微信拜年或视频拜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生态环保和健康,更多的家庭不再燃放鞭炮。

年俗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但家人团圆始终是中国年的文化、年的味道、年的传统,这深沉丰厚的中国文化内涵已镌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中,不仅仅只是通城人如此,所有中国人都是如此。


新时代 新年俗

年俗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进步

改变的只是形式

不变的是我们追求团圆幸福的美好愿望

一年忧喜今宵过

一元复始明日新

明早打开财门

开门纳新

又是崭新的一天

又是红红火火吉祥如意的一年

还有哪些小编没有说到的传统过年习俗

欢迎到公众号《通城发布》留言!

图文编辑:吴滟丨责任编辑:胡颖|审核:傅凡

监制: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