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产业系列报道②】通城:中医药产业助力精准扶贫 赋能乡村振兴


【全媒体记者 吴雷 通讯员 何文英】产业发展是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增加贫困户收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通城县立足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长短结合、优质高效”的原则发展中医药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同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广中药材种植,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有效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有效衔接。

连日来,在通城县沙堆镇瑶泉村的湖北康维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中药材种植基地里,瑶泉村脱贫户卢大开在总经理卢济民带领下除草扶苗。

通城县沙堆镇瑶泉村脱贫户 卢大开:我把4亩多地流转给卢老板种药材,顺带在药材基地打点小工,每年可以赚1万多块钱的收入。

2015年,卢济明瞄准中医药发展势头,回乡创办了湖北康维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旗下创办有生猪养殖场、油茶基地、生态立体种养殖场。2017年,他又流转村里的1000多亩土地,种植葛根、黄精、白及、射干等10余种名贵中药材,打造了一个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中医药产业链条。此举不仅提高了公司的产值效益,也让当地不少闲散劳动力有了就近务工的地方。

湖北康维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 卢济明:我们瑶泉中药材基地成立于2015年,已流转土地2000亩,带动贫困户70户128人,每年发放贫困户就业工资26万余元,为贫困户脱贫增收提供就业平台。

以湖北康维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在全面推动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工作中,通城县先后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企业8家,中药材种植的专业合作社34家,2100多个贫困户以劳力入社或土地入股方式参与中药材种植,年均增收在2000元以上。

通城县瞄准利用中药材资源优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中医药产业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紧密结合起来,谋划乡村振兴的新蓝图。

走进位于通城县塘湖镇望湖村的永康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中药材种植基地,沃野千亩,遍地是“精”。除了种植黄精外,整个基地内还种植有白及、七叶一枝花、杜仲、厚朴、黄柏等道地药材,品种名贵且齐全。除此之外,走进油茶林,记者发现树丛下同样栽种有枝叶茂盛的中药种苗。

据塘湖镇望湖村村支部书记夏明高介绍,该村充分利用生态自然条件,积极调整农业发展结构,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全村近七成耕地面积改种中药材,近两成林地面积套种中药材,促进了中药材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在多年的探索中,依靠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形式,全村农户纷纷参与进来,中药材产业发展正有力地“造血”集体经济。

塘湖镇望湖村村支部书记 夏明高:把中药材产业发展作为望湖村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全村建设一批中药材种植基地,积极引进药材企业,在全村范围内发动老百姓种植中药材,传播中医药文化,全力推进兴村富民。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兴旺。近年来,通城县塘湖镇坚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中药材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共发展中药材种植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5个,规模化种植中药材3894亩,其中500亩以上基地1个,200亩以上基地6个,100亩以上基地11个。同时倡导千家万户建基地,引导扶持有条件的农户在责任山和自留地种植中药材,并全部申请纳入项目予以扶助。以前的荒芜山林、石漠化林地和火烧迹地如今已郁郁葱葱,既绿化美化了乡村,又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认可与赞同。

塘湖镇副镇长 黄洛文:在全镇范围内调整农业结构,推广药材新优品种,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同步延伸中医药链条,走中医药兴村、兴镇道路。通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塘湖乡村产业振兴。

当前,通城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出台中药材产业提升行动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稳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中的重要优势,五药并举,全方位打造中医药产业一二三产业链条。截止到2020年底,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1.23万亩、产量5.37万吨,产值10.9亿元。

编辑:胡颖

审核:黎赏

(作者:吴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